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细节理解型之符合型

发布时间:2015-03-29 10:10:11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细节理解,是指对文段中的某些词句进行理解,区别于前面的主旨及意图题,这种题型更多地是对细节的把握,而不是对整个文段中心的把握。常见的题型有符合型、指代型和定义型。
细节理解型可以根据问题的提问方式来区分,常见的问法如下:
1.下列表述/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不相符的是?
2.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3.这段文字中的“这”指代的是?
4.“…”在文中的意思是?
细节理解型的做题方法与前面两种题型完全不同,它更需要考生的细心,注重对细节的理解和把握,在判断选项时一般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特别注意偷换概念的发生。
符合型
【例1】(2013年4•13联考)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有些人对于某些药物的反应和其他病人不同。例如,某种麻醉用肌肉松弛剂会导致特定的人无法呼吸。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类人拥有特定的基因,这也就来带来了一个问题:研究人们之间的遗传差异是否可以促进医学发展出更高级的治疗手段,也就说,根据个人的基因进行“量体裁药”?科学家已经辨认出了一批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基因,但是要真正实现,恐怕为时尚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医学
B.医学用药不当会导致人体遗传基因变异
C.人体的基因差异可能会体现在药物反应上
D.基因与药物能够相互作用的假设还无法证明
【一佳名师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型。对于符合型,我们要逐项分析,A选项偷换时间,“要真正实现,恐怕为时尚早。”说明还没有真正应用。B选项偷换逻辑概念,不是医学用药不当会导致人体遗传基因变异,而是基因的差异使得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C选项对应文段的“科学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类人拥有特定的基因”,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可以排除。
【变1】(2011年4•24联考)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一佳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D。A项偷换概念,原文中是说商代就出现了“稻”,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开始种植水稻(往往是在这之前就开始种植);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说北方产的水稻少,而不是不产水稻;C项偷换时间,以稻米为主要粮食的年代是明代,而非宋代;D项是正确的,因此答案为D。
    核心提示:符合型是最典型的细节理解型问题,做题原则是“对应原文”,所有正确的概括和推论都要基于原文,否则就属于偷换或理解错误。
【例2】(2011年国考)
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是“南红北绿”,即:较低纬度地区(如印度、肯尼亚)只能生产优质红茶,相对较高纬度地区(北纬25度—30度)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国际茶价历年绿茶高于红茶。茶叶主产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的绿茶品质都不高,以上三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企图占领国际绿茶市场,均以失败告终。我国名优绿茶主要分布在山区,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绿茶产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目前国际市场上红茶供过于求
B.印度绿茶价格高于国际绿茶均价
C.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实力
D.国际茶叶市场上出现“红改绿”的趋势
【一佳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C。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知“国际茶价历年绿茶高于红茶”,并不能得出“红茶供过于求”的结论;B项无中生有,各国生产的茶价高低从原文中并不能体现;C项正确,从最后一句话中可以得到体现,即“有明显的比较优势”;D项有两个地方发生偷换:一个是时间的偷换,“红改绿”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现在和将来是否会继续,我们不得而知,另一个是数量的偷换,“红改绿”只是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这三个国家出现的,并非国际茶叶市场上的普遍现象。因此答案为C。
【变2】(2011年9•17联考)
深入研读西方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
关于上述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研读西方经典可以排遣孤独
B.西方经典是人们排遣孤独的产物
C.研读西方经典并不会提高公民的素质
D.研读西方经典是自我心灵的非功利性活动
【一佳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D。A项偷换概念,“善用孤独”≠“排遣孤独”;B项无中生有,“西方经典是什么”从原文中根本得不到反映;C项偷换概念,“好、坏、有用、有害”≠“素质”;D项正确,从前面一句话“不会…也不会…”和最后一句话“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说明它是“非功利的”,而“善用自己的孤独”体现了它是一种“心灵活动”,因此答案为D。
    核心提示:常见的偷换包括:时间偷换(过去、现在、将来),数量偷换(整体、部分,不定、确定),概念偷换(主体、客体,近义词,反义词),逻辑偷换(必然、或然,并列、因果,充分、必要)。
【例3】(2010下半年联考)
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一佳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D。A项偷换逻辑,原文中说的是“可能”,说明大脑部位的使用和运算速度的快慢之间不是必然的联系,这属于典型的逻辑偷换;B项偷换数量,只有数学家在进行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才会被激活,而一般人没有这种现象;C项无中生有,脑容量和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没有联系,这在原文中并没有体现;D项正确,这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直接体现,因此答案为D。
【变3】(2010年4•25联考)
色盲也能成为天文学家么?事实上,天文学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我们在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其实也是通过把多张望远镜拍摄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来的。而且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所以即使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这些图片也并非天体真正的颜色。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
A.天文学家需要辨别可见光的颜色
B.彩色的天文照片科学价值相对较低
C.天文图片是靠不同波段的彩色照片合成而来
D.视力正常的人也不能完全识别天体本来的颜色
【一佳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D。A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不能体现;B项无中生有,彩色天文照片和黑白天文照片的科学价值在原文中并没有对比;C项偷换概念,应是由“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合成而来的”;D项正确,这从原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直接得到体现,因此答案为D。
    核心提示:对于原文中没有提到的概念或论断,考生应果断排除,因为我们做题时都应“基于原文”。

责编:一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