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佳教育首页 > 行测 > 考试试题

江西省三支一扶、大学村官农村知识点(5.30)

发布时间:2015-05-30 15:14:19 来源:一佳公务员考试网 点击量: 我要分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1956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一届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在这一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和目标,也是当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部重要法规。到1960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二次会议讨论时,再次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后,党的很多涉及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多次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那时提出的概念主要还是表述一种愿望和方向,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列入党和国家的工作日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思,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下发,至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的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步骤,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第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历史的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要求。
第二,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城乡之间反差拉大,“三反”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迫切要求。
第三,近年来,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重视“三农”、怎样重视“三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领导核心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领导核心一贯高度重视“三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好热政策的集成、完善和发展。
第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现代进程相伴碎。现阶段党中央再次把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是在几十年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党在农村一贯的奋斗目标,是坚持党始终不渝的农村工作方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4)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责编:江西公务员培训